以美的為代表的家電企業著力于走科技轉型的道路。
隨著國內外市場環境的日益嚴峻,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家電制造業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困難,不只入口日漸萎縮,國內銷售也受到更大的壓力。
三高一低”擠壓生存空間
具體來說指的原材料價格升高、勞動力利息升高、人民幣升值, 制造業的三高一低。一低則是指產成品價格越來越低。
家電產品的主要原材料銅、鋁等價格自2009年起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原材料價格上升。據了解。光2011年年初銅價就上漲2.6倍。塑料、橡膠等價格也大幅度上揚,近3年來每年都飆升50%以上。鋼鐵等原材料也大幅上揚,給家電制造業的原材料利息控制帶來繁重壓力。
各類制造型企業, 勞動力利息上升。2008年開春。特別是沿海入口型制造企業不約而同地發現了自己以前忽視的一個問題:人工越來越難招到進入2011年,這個形勢越來越嚴峻,內地制造企業也不同水平地感受到招工難的問題。用工荒”也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無法規避的一個大問題。之前的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河南、安徽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相繼出臺了挽留農民工在外地工作的政策條例;而沿海地區的企業則包車到內地省份去招工。勞動力短缺肯定帶來用工企業工資支出的增加。
意味著企業入口的產品要堅持外幣價格的不變,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對入口型制造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2011年3月3日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95再創新高。人民幣不時升值。人民幣價格就得減少,從而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買方市場的幼稚, 產品價格降低。市場經濟繁榮。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樣的環境下,用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購買,眾多企業無奈的選擇。
而足夠的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物質基礎, 三高一低”導致家電制造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薄。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現實情況卻是企業的利潤被上升的利息和降低的價格擠壓殆盡。以至于有業內人士埋怨:5年前,賣一臺電磁爐賺的錢比如今賣5臺電磁爐賺的錢還要多。
啞鈴式突破轉型困局
用年前的一個網絡名詞來說就是被轉型”轉型有主動轉型和主動轉型之分:適應形勢, 現實的嚴峻迫使中國家電制造企業不得不轉型。分析自身特點,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就是主動轉型;而被動轉型的企業只知道一味地壓縮再壓縮成本,這樣壓縮所獲得的利潤肯定抵不過利息上升和價格下降帶來的利潤萎縮,而且還會帶來諸如質量下降、服務下降等惡果。
怎樣化主動為主動, 那么。直至轉型勝利呢?筆者認為,企業應該從上下游拓展,上游的關鍵詞是科技,下游則是服務。科技轉型就要求企業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和投入,根據市場需求生產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從而有效避開同質化產品帶來的慘烈的低價競爭,確保足夠的利潤空間。服務轉型要求企業做好產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提升服務的附加價值,從而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美的和海爾就是這兩個轉型模式的典型。